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230章 滕王閣上的樂人

關燈
第230章 滕王閣上的樂人

閻伯嶼閻都督下馬車的時候,足下不由頓住。

他仰頭望著飛閣流丹之滕王閣,低頭便見滕王閣下停著的各等官制的馬車——其中不乏三品以上朝臣或是有爵之人才能用的象飾朱裏青釉車。

還是陪同他來赴宴的女婿,在旁輕輕提醒了一聲,閻伯嶼這才回神往裏走。

說來,閻都督赴宴的心情,並不輕松。

因他實在不知道,姜侯今日為特意要請他來赴宴?甚至連他女婿,不過是洪州一個七品錄事,竟然也收到了一張請帖。

當然,這份請帖就不是姜侯或是崔少卿親自下的,而是一位名叫王勃的書令寫的。

但這幾個書令史代表的,不就是姜侯的意思嗎?

閻都督他實在不明白——明明……過去的大半年,姜侯都把他當空氣了啊。

何為都督?

大唐《職官制》明註:一州都督,領鎮戎事,掌該州軍事。

換句話說,當地最高軍事負責人。

閻伯嶼就是洪州都督,按說,巡按使在洪州的一切公務,都該他配合護衛工作。

然而,過去的大半年,姜侯甭管是抄洪州世家,還是檢田括戶事,全都沒跟他打一聲招呼。

配合姜侯工作的,竟然是京中天後特詔派來的左鷹揚衛大將軍黑齒常之。

最開始,閻伯嶼心中也曾經有過幾分不滿:為了抄洪州的幾個世家,姜侯竟然特意申請從京城調兵遣將,這豈不是明擺著看不上他?

被人當空氣的滋味可不好受。★

然而隨著抄家結束,整個江南西道檢田括戶的開始,閻都督的不滿迅速煙消雲散了:這事兒他真幹不來!

甚至有了幾分慶幸:還好姜侯看不中他啊。

而這三個月翻天覆地似的‘檢田括戶’過程中,閻都督老老實實把自己當成一幅壁畫,一動不敢動。只每天數著日子,盼望這場風暴快點過去。

雖說閻都督覺得自己沒犯錯,但誰知道姜侯的臺風尾會不會忽然掃到自己呢?

比如,江州的刺史就倒了黴:據說,他只是將一些原屬於流外胥吏可考的官職(且不過是九品從九品的官職),沒有按吏部要求讓當地胥吏考試,而是直接給了蔭封子弟,被一個驛長小吏給舉報後,就沒了刺史位。

閻都督當時就在想:這都是什麽芝麻綠豆的事喲!巡按使是咋知道的?

這種在閻都督看來極小的錯誤,他也不確定自己沒犯過。因此只好每天盼星星盼月亮,盼著姜侯完了差使,恭送她去旁的道、州。

畢竟死道友不死貧道,姜侯也在江南西道待了大半年了,也該換個地折騰……不是,換個地巡察了不是?

終於夏去秋來,江南西道檢田括戶事告一段落,甚至滕王都要改換封地,姜侯也要舉辦什麽‘送別宴’。

閻都督大喜:這尊大佛要挪地兒啦!

卻不想,自己竟然收到了滕王閣宴的請帖,且是姜侯親筆所寫,‘請’他一定要到。

這突如其來的請帖,給閻都督帶來的忐忑絕對大於驚喜。

閻都督的心情就是:求求了,姜侯你繼續把我當空氣好不好?

*

閻伯嶼取出自己的魚符,遞給眼前身著青色官袍的年輕官員。

這年輕官員已經自我介紹過:書令史杜審言。

杜審言看過魚符後,帶笑行下官禮:“閻都督。”然後將人往裏引:“都督請。”

若從前,對著個年輕八品官,閻伯嶼給個眼神就算回禮了。

但面對巡按使的‘文秘’書令史,閻伯嶼就頷首還禮,一路隨著杜審言往裏走的時候,還和和氣氣跟他聊起了家常,比如你爹是誰啊,你爺爺是誰啊,你是怎麽被選進巡按使之伍的?

正好問到了杜審言的心坎上,連忙表示自己是被姜侯親自點名做書令史的。

然而一路和氣聊著家常的閻都督,在進入已然絲竹管弦細樂聲喧的滕王閣二樓時,不由再次頓足怔住,甚至臉色都變了。

杜審言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,當即了然,很快告辭去門口迎候下一位貴賓。

體貼的給閻都督留下消化震驚的時間——

說來,杜審言起初也有點震驚的:朝野風俗如此,凡有宴飲必有樂律相和。然而這次,姜侯定下的撫琴奏樂以襯佳宴的樂人……都是被抄家後的洪州諸家之子孫!

也不怪閻都督都被震驚的變了臉色。

出門的杜審言卻想起姜侯定下這件事的神情,依舊是飄然乘雲一般的淡然,她道:“一切皆按律而行?有何不可?”

沒錯,作為大唐遵紀守法好幹部,姜沃這件事幹的,沒有一點兒違背律法之處。

《唐律疏議》有規定:罪役戶沒入官中,擇諸司之戶教充之——男年十三以上,在外州者十五以上,容貌端正,送太樂;十六已上,送鼓吹及少府教習。[1]

姜沃很平靜對杜審言道:“他們曾違背律法‘逼良為奴’,逼迫良民為奴婢樂人。”

“如今按律,其合族罪發沒入官中,當為樂戶。我令其宴上奏樂,乃其本職,又有何委屈之處?”

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的好不好?律法明定:長的不好看的,不年輕可人的少年郎,還不配做樂戶,只能沒

入刑部先入奴籍等著再分配呢。

閻都督怔了半晌。

雖說這些人確實是按律沒入樂籍,但……到底是從前能跟他坐在一處筵宴笑飲的世家子弟,如今卻就要坐在墻根下的圓木凳上,為點綴宴席的樂戶。

其中滋味,實在令人難以辨別。

而且閻都督第一次發現,這些樂戶都低著頭——他從前參加過無數場宴席,從來沒有想過有些樂伎為何要一直低鬟,若沒有客人特意要求,就不肯擡臉兒。

如今他忽然有些明白了。

不擡頭,是不願意見人吧。

姜沃作為東道主,今日到的很早。自然比閻都督更早見到這些人的窘迫之態。

走過二樓之時,她側首對跟在身後的周蕎道:“有時候講道理確實沒用,刀,不落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。”

周蕎原本也在下意識低頭——因她在這些樂戶裏,看到了兩個熟悉的羅家人,是曾經‘欣賞’過她彈琵琶和歌舞的人。

聞言卻擡起頭來:是了,現在她有什麽怕見人的呢?

姜沃看著這些曾經坐在‘主人席’上談笑風生,此時卻覺得窘迫的人。

用這些世家子原本的話說:能在他們府上當個歌舞樂伎,若是出了名,就能過上多有富貴人家追捧,錦衣玉食乃至‘一曲紅綃不知數’的日子,難道不比蓬門小戶的粗茶淡飯強?

如今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,他們還這樣覺得嗎?還覺得在宴上被人呼來喝去的奏樂,由著人賞玩,是件無所謂的事情嗎?

如果他們還這樣覺得也好,正好苦練技藝,將來爭取成為‘五陵年少爭纏頭’的紅人,過上被富家子弟爭著打賞的‘好日子’。

*

閻都督看過今日滕王閣宴的樂戶,呆楞半晌後,不但心有戚戚,忐忑之情愈重:姜侯此舉,只怕是借著此觸目驚心之事,在點江南西道其餘的官員吧。

若是他們也犯了大罪,下回坐在這裏彈奏樂器的,只怕就變成了他們的子孫了!

見此如何不警醒?

雖說至今,閻都督都想不通,如洪州這種普普通通的州,大唐有數百個,為什麽姜侯就偏偏選了洪州呢?

“見過閻都督。”

來引他入座的年輕人,打斷了閻伯嶼的沈思,他望向眼前年方弱冠相貌俊秀的青年,勉強撿起笑容來,依舊與他寒暄。

在得知眼前這位年輕人就是王勃時,閻都督不由讚道:“你那句‘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’實在絕妙。”

當然,不管是此時的閻伯嶼,還是此次參宴的所有人,包括王勃自己,都不會想到,他也是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之一。

姜沃選中江南西道,是因為此地乃‘大唐重要產糧地’。

但她在江南西道十八州裏,精準定位洪州,多半就是為了《滕王閣序》情結了。

然而此時,王勃怎麽會想到這件事,他只是將閻都督引入坐席,然後步履輕快又上了幾層樓,準備去稟明姜侯——閻伯嶼到底是洪州都督,他需要去問一下,姜侯要不要單獨見一見。

“不必了。”

對姜沃來說,她堅持請閻都督,主要是一個原因:《滕王閣序》裏有一句‘都督閻公之雅望,棨戟遙臨。’*

且據唐才子傳所記,原本這滕王閣宴,就是這位‘閻公’所行,原本這位洪州都督是為了捧自己女婿的才名才設此宴。

他提前一天就令女婿先寫好了一篇《滕王閣序》。到了宴會當日,原是客氣一下問在座諸位才子有沒有願意為滕王閣作序的。*

在座其餘文人多有眼色,都表示才疏學淺,要把舞臺留給都督女婿。

然而王勃不知是沒有領略到閻公本意,還是領略到了也不管,依舊是‘領導夾菜我轉桌’(可見王勃仕途不順是有原因的),直接就應下了作序,揮毫而成。

誰能料到,這一揮筆,就做成一篇瑰偉絕特千古絕文來。

絕到閻公一見,再違心也說不出不好來,只好讚嘆:此乃天才也——這還捧什麽女婿,讓女婿再寫就是丟人對照組了。

故而姜沃是特意給閻都督下了帖子,為怕他避事不來,姜沃還是寫的親筆帖。

閻都督必須來,不然不是缺了典?

*

而王勃在姜侯面前回稟過閻都督之事後,也沒有即刻走。

他好奇地看著桌上擺著的木板、刻刀、蜂蠟、煙墨菜油等物。

作為隨行巡按使的書令史,王勃知道這三個月來,在替勸農使壓陣之餘,姜侯也沒閑著。

她一直在研究一樣新的印刷之法,據說叫蠟版印刷。

顧名思義,跟如今坊市中最多見的雕版印刷原理仿佛,只是不用將字刻在木頭上,而是在木板上刷一層特制的蠟,之後在蠟上刻字形成蠟版,再在蠟版上滾特質的油墨來印刷。[2]

以王勃的聰慧,很快就想到了這種蠟版印刷的好處:一來成本低,不用每次都用一塊上好的木板;二來,效率高,在一層軟蠟上刻字也好,寫字也好,都比刻木板容易多了!

比如現在。

王勃就見姜侯與庫狄署令邊說起蠟版印刷之事,邊讓周姑娘現場在蠟板上刻了一首詩——女娘們搬運和雕刻堅硬的木頭或許會有些費力,若無經驗還容易受傷。

但寫蠟板則不費勁,只是需要心細以及會寫反陽文。

而工藝容易就代表著快,代表著能夠傳報迅速!

王勃自己是考過科舉的,每年中舉名單出來,京城人都要等手抄傳送,何況是外地。

若是能迅速印出許多份名單來,通過驛站傳向大唐各地……

王勃正這樣想著,就聽姜侯對庫狄署令道:“還得精進。蠟版印刷最麻煩的就是質量問題,蠟刻的字太容易糊了。”

“若只是刻大字,印名單也罷了,可若是報紙,這種蠟版的質量,還不夠。”

報紙?

王勃聽到了一個新的詞。!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